当前位置:首页> 融资平台> 投融资动态
沪上高校首个无形资产出资入股成功转化案例日前诞生
  来源:
【字体: 打印


    之前从未想过开公司的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安博文,竟然一跃成为沪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———由他出任法人代表的上海安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月底完成注册,获得了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。这是修订后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后,上海高校第一个无形资产出资入股成功转化的案例。眼下,安博文的新公司,已经开始装修了。

  “高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,从法律层面来说,目前已经没什么障碍了。”在上海海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,安博文团队已经走通的这条科技转化路,将形成灯塔效应,激励其他高校的更多科研人员注重成果转化。

  告别稳当的教授生活,奔着“新政”闯新路

  在这之前,安博文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大学教授,带着一个10余人的年轻团队,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。在油气罐火灾监测以及海底电缆安全监测方面,这种技术有十分广泛的应用。市场嗅觉灵敏的企业,早些年就曾主动上门寻求合作。一些体制外的人纷纷给他支招,建议他办个公司。有人估摸着,如果安博文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立公司,产值可能过亿元。不熟不做!安博文拒绝了朋友的建议。

  “科技成果转化,现在时机应该成熟了。”直到今年元旦,一位团队骨干的话,让安博文萌生了新的想法。

  随着上海科创22条及配套细则发布,加之科技成果转化法(修订版)出台,一线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开始前景明朗。根据新政,科技成果的使用权、处置权、收益权“三权”下放给单位后,高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对外投资成立公司,可将股权奖励给科研团队。

  很明显,“新政”蕴藏着红利。但政策红利如何落袋?对企业经管一窍不通的安博文还在犹豫,而身边同时出现的几位伯乐则推着他往前走。其中一位正是目前安博文新公司“安馨科技”的合伙人,他对安博文说,“市场由他负责。”这句话让安博文决定闯一下。

  成果转化成功与高校处置流程创新密不可分

  由安博文担任公司法人而注册成立的“安馨科技”,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,具体的股份分配是:安博文所在的上海海事大学以技术入股,占股比例30%;校外合作方占股70%。而在学校占股的30%中,有75%奖励给安博文团队。因此投资方、安博文团队和校方的持股比例分别为70%、22.5%以及7.5%。该项目的总资本金达到2000万元。

  在安博文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,另一位扮演重要角色的伯乐,正是上海海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。

  事实上,在安博文团队之前,沪上其他高校也有一些科研团队尝试技术成果转化,但都没有成功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安博文之所以成为沪上高校成果转化成功“第一人”,与上海海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处置流程创新密不可分。

  上海海事大学在吃透上海科创22条等新政精神的基础上,摸索出“先奖后投”的专利权处置方式。该校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莫剑英介绍,高校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属于职务发明,要在转化过程中避免国有资产流失,该校的探索做法是:在科技成果没有作价之前(即有价值无价格),先进行科技成果的分割确权。先确定给科研团队奖励方案,之后再注册新的科技公司,然后把专利权变更到新公司。

  正是这种“先奖后投”的操作流程,保证了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,股权奖励真正落到科研团队的头上。

  保护技术不被偷,现在就想“恶补”经管法律知识

  事实上,从决定转化科技成果那天开始,安博文私底下一直在“恶补”相关的知识,包括工商、财税政策以及和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。“不管公司今后怎么样,我希望保护自己苦心研发的技术不被偷走。”

  早在2013年,安博文团队的一些技术成果曾被部分媒体报道,安博文迎来了一大批主动找上门的企业。“光纤传感监测是个很细分的行业,基本上做这一行的企业负责人,那时都到我的办公室坐过。”起初,安博文以为这些人登门造访是来洽谈合作,不料后来排摸到的一些情况让这位教授吃惊。“有的内行人士造访我的办公室,回去后就对外宣称,相关的技术项目他们企业也可以做。”还有一些业界人士找到了和安博文一起研发技术的公司,希望开启类似的合作项目,一边“偷”技术一边分流客户市场……

  “办企业有很大的市场风险,并不是技术人员的专长。”安博文感言,即便是团队的科研成果目前转化进程顺畅,但对于新公司的未来前景,他仍然感到心里没谱。除了保护技术不流失,市场更蕴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。“今年油价下跌,我们的业务明显受到影响。去年同期可以做好几单业务,今年只有1单。”安博文说,因此特别期待有关部门今后在税收等方面出台更多政策优惠,“该交必须交,但希望在企业真正取得收益时交税。”